第299章 “润人”_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官人小说网 >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 第299章 “润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99章 “润人”

  1732年9月14日,大兴府,成德县(今澳洲伊普斯维奇市)。

  “父亲还有什么交代的?”骆远兴看完信后,嘴角不由抽了抽,沉默半响,随即转头问道。

  “回五爷。”骆贵躬身说道:“老爷说,他此次来齐国是为公务,不便前来与五爷见面。一切所交代事务,皆在信上,请五爷从速办理。”

  “父亲大概在齐国停留多长时间?”骆远兴皱了皱眉头。

  “老爷说,最长不过两个月。若是与齐国政府谈得顺利,一个月,甚至十天半个月,也是有可能的。”

  “阿贵……”骆远兴点了点头,然后犹豫了一下,轻声问道:“我母亲在彰德可还好?”

  “回五爷,三夫人一切安好。”

  “一切安好?”

  “是,五爷。”骆贵谄笑着说道:“三夫一切人好着呢!去年,收到五爷从齐国托人送来的礼物,高兴得几天都没睡着觉。”

  “那……,母亲可愿来齐国与我相聚?”

  “五爷……”骆贵神色一滞,期期艾艾地说道:“五爷,三夫人……怕是无法跨越万重海波前来齐国与你相聚。不瞒五爷,就是小的在海上漂浮这么一个多月,那是将苦胆都吐出来了,宛如阎王殿里走了一遭。以三夫人这般娇贵的身体,多半受不了这個罪呀!而且,人离乡贱,三夫人也不愿临老了,就离开咱大秦,来到一片陌生环境的齐国。”

  “人离乡贱?呵……,可我却在弱冠之年,便独自一人来到了齐国,而且还一待就是十几年!”

  “呵呵,要不整个咱们骆府上下,皆认五爷为族中翘楚之人呢?”

  “是吗?”骆远兴听了,不由冷笑一声,“骆府上下,不是皆以大爷为族中扛鼎之人吗?”

  “嘿嘿,五爷……”骆贵干笑两声,不敢接话。

  主人家的事,我一个下人最好别掺和!

  骆远兴瞥了一眼局促不安的骆贵,笑了笑,将身子轻轻地靠在柔软的皮椅上。右手从旁边的几案上拿起一个精致的铁盒,打开后,取出一根卷烟,划着火柴,将嘴上的卷烟点着,深深地吸了一口。

  在齐国,这卷烟的生产历史也有四五十年了,是用纸卷碎烟叶,制成喇叭筒状的烟卷,供个人吸用。据不可考的说法,这种吸烟方式是由齐国太祖皇帝发明的,然后广泛流传于军队中使用。

  后来,越来越多的商人寻到商机,纷纷开办卷烟工厂,通过雇佣大量专职工人进行规模化生产,以供应国内外巨大的烟草依赖者们吸食所需。

  除了拣选烟叶和切割烟草,能使用机器外,卷烟的诸多流程皆靠手工,这导致卷烟的生产成本较高,比纯卖烟叶要贵的多。

  但是,卷烟的最大优点就是极为方便,只要烟瘾犯了,从烟盒(烟罐)里直接取出一根,点着后就能吸了,跟喝酒打开瓶塞一样简单。

  而过去惯用的烟斗或烟杆则不甚方便,不能有风,还要有时间,不能急躁,需要将烟叶慢慢地塞入烟斗,压实后,方能点着享受吸烟的快乐。即,烟斗使用起来更具仪式感和独特性,给人以“装逼”的感觉。

  不过,随着卷烟的慢慢盛行,普通大众越来越接受卷烟,便逐步抛弃了烟斗的使用。

  在战场上,深处恐惧和焦虑状态的士兵,哪有闲工夫摸出一只烟斗,然后慢条斯理地掏出烟丝,置入烟斗,缓缓压实,然后优雅地划着火柴,点燃烟斗,最后逼格满满地深吸一口。

  说不定,这套仪式动作尚未做完,便要立即进入战斗状态,或者转移阵地,开赴下一个战场。

  而有了卷烟,士兵则可以在战斗间隙,快速地点上一根,猛吸几口,很快便能平复紧张而焦虑的心情。

  田间地头耕作的农人,工厂里劳碌操作的工人,研究机构的学者专家,都可以在短暂休憩时间里,摸出一根卷烟,匆匆吸上几口,从而消除一时的压力,提升一下疲惫的精神。

  汉洲本土的几家大型卷烟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向全国范围内的研究机构、机械制造工厂以及个人悬赏征集能批量化生产卷烟的专用机器发明创造。

  目前,听说已有相应卷烟设备投入试运行,就是不知道生产效率如何。

  不过,卷烟这玩意要是真的实现机器化批量生产,那会不会影响卷烟的吸食效果?是不是就没有了手工卷烟的味道?

  另外,卷烟机器设备的发明,是不是就会砸了无数卷烟工人的饭碗?

  另外,不少居家带孩子的妇人,也会从烟厂领取卷烟材料,然后利用零碎时间制成一根根卷烟,赚些银钱以贴补家用。

  那她们以后是不是也会因为新机器的出现而没了生计?

  “呵……,我想这些做什么?……这也不是我操心的事呀!”骆远兴自嘲地想了想,然后吐出一个烟圈,将视线转向骆贵。

  “你今晚先在庄子里住一晚,待我写一封信,替我交给父亲。”

  “是,五爷。”骆贵恭敬地弯腰应道。

  作为大秦文华殿大学士、内阁次辅兼礼部尚书骆仁镜的第五子,骆远兴已经在汉洲待了十四年,依靠家族的支持,乡党和同学的照应,陆续置办和经营了若干产业,混得风生水起,还在十年前正式入了籍,成为煌煌大齐帝国的子民。

  其实,像他这样居于齐国、购置产业,甚至入籍的大秦高官士绅子弟不在少数。他们这些大家族都本着一个狡兔三窟、分散风险的原则,让族中子弟携带部分家产,来到齐国建立分支。

  若是在大秦遭到政治清洗或者迫害,也不至于整个家族就此彻底败落和消散。齐国建立九十余年,好像还真的没有发生历朝历代那种抄家灭族的事情,就算犯了事,也不会祸及家人,甚至就连财产也不会被全部予以褫夺,只会将涉及罪责的那部分钱款进行查抄。

  比如,近期在汉洲本土闹得沸沸扬扬的郢州贪腐案的重审,超过三十多名大小官员因贪渎受贿遭到重惩,分别被判偏远恶地流放编管。犯事官员的家属除了几人真正涉案被论罪外,大部分亲眷家属几乎未受到任何牵连,各自所属的合法财产也都被获准保留。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非故不得剥夺。”这条太祖皇帝亲自颁下的大诰谕令,齐国自始至终都在严格执行,未曾有过任何更改和动摇,这也赢得了无数海外避险资产的纷至沓来。

  即使是在大秦,不论是官员,还是士绅,甚至不乏以偏执眼光看待齐国的传统顽固文人,在广置田产之余,都会将自有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存入齐国开办的银行,以保障自己财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齐人虽蛮,其信可倚。”

  骆远兴打发了骆贵后,唤来自己的管家,让他前往城中的汉洲银行成德分行,预约明日办理一万元金圆券的汇票。

  是的,骆仁镜给他的信中提及,要他准备大量现金,要带回大秦,弥补族中的大量亏空。

  数年前,骆氏所在的彰德府先后遭遇旱灾和蝗灾,近万亩田产几无任何收成,那些庄户、佃农固然衣食无着,流离失所,他们这种拥有广大田地的豪门大户也是损失惨重,不仅连续几年没了进项,而且为了彰显骆氏的贤名,还在灾年期间,频繁开设粥棚、布施乡邻,使得族中账上亏空不少。

  而骆仁镜从都察院都御史之位,先后转迁礼部尚书、进阶文华殿大学士、内阁次辅,也都需要上下打点,左右周旋,以及人情的迎来送往,着实耗费了不少钱财,让族中多年积蓄日渐消薄,不堪敷出。

  早在两年多前,主持族中财计的骆氏大公子就曾写信送至齐国,要求骆远兴支取部分齐国获益收息,以应族中公用。

  不过,骆远兴对此要求置之不顾,没怎么理会。

  父亲尚在,还轮不到骆氏大公子、他的大哥远隔万里对他颐指气使、指手画脚。

  想当年,受父亲和族中所望,自己就带着一个老管家、几个忠仆,携万余两白银,来到汉洲求学,继而艰难求存、辛苦打拼,十余年方有今日成就。

  在汉洲这么多年,他在方方面面上已完全融入了齐国,加上眼界的开阔、见识的增长,对那些还在大秦的土包子族亲兄弟姊妹,也不太怎么看得起了。

  指望万余亩田产、数十家商铺,一年到头能赚几个钱?

  而自己在成德经营的一家呢绒工厂、与几个伙伴在丰平(今澳洲迈尔斯小镇)合作开发的一座煤矿,以及在大兴股票市场上的投资,每年所获收益超过一万元,折算成白银的话,那也是三万多两。

  虽然,这样的收入在齐国算不得大富之列,但比起在大秦的骆氏宗族主脉,那绝对可以傲视“群雄”,使得他有足够底气来鄙视那些曾经瞧不起他这个庶生子的嫡脉兄弟。

  怎么着,在大秦的日子不好过了,不得不低下你们高昂的头颅,厚着脸皮,向我这个庶生子讨取些许“口食”以度时艰?

  看在父亲的面上,打发给你们一万元。

  这笔钱可不少了,折合大秦银元,得有三万八千多块,够你们土里刨食好几年的收息了。

  要知道,十几年前,我来汉洲,可就只拿了公中一万两银子。

  什么,我在汉洲打拼的基业全都是这一万两银子赚来的,理应全归宗族主脉?

  别逗了,在我齐国可是要讲究“产权所属”的,在大齐的工商登记册中,这一切可都是在我骆远兴的名下,跟你们大秦骆氏主脉一分钱关系都没有。

  就算父亲出面想要强行收回他在齐国掌控的资财,那也是万万不得行!

  瞧着吧,假以时日,这分居秦齐的骆氏两支,到最后谁是主脉,谁是分支,尚未可知。

  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强枝弱干的道理?

  以后,我大齐骆氏这支必将日渐昌盛,财源广大,最后终要压你们大秦骆氏一头,成为你们不得不仰鼻息的存在。

  嗯,就像现在的秦齐两国境地一样,时移世易,强弱已然分明,齐国必终将成为执华夏文明之牛耳者。

  骆远兴对父亲受命率大秦使团访问齐国试图寻求支援,其实内心深处并不怎么看好。

  因为,整个齐国上下对大秦积累了太多的不满和怨忿,更有一种想要将大秦踩在脚下以此证明齐国为尊的激进思潮。

  昔年,太祖和太宗时期,可能出于对神州大陆怀有特殊情感,再加上来自大陆的移民数量甚重,有深深的故国家园之念,使得齐国始终对秦国抱以友好态度,更有不断回馈大陆、支援大陆的种种“无私”行为。

  待睿宗(泰平帝庙号)期间,随着本土出生的国民数量越来越多,老一辈移民陆续死去,整个齐国对大陆的情感就显得愈发淡漠,再加上多年的义务教育和国民意识灌输,使得绝大多数齐国人不再将秦国当做“母国”,而是一个对等而普通的华夏之国。

  而当齐秦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齐国人的自信心和骄傲感也随之蓬勃而生,对秦国的态度也渐显轻视。

  大秦,不过一个虚弱而无力的“老大帝国”而已。

  对付一个落后野蛮的西北游牧势力,也能拉扯数十年而未能彻底平定局势,着实让人无语至极。

  伱说说,那个准噶尔汗国举国上下,所有老弱妇幼加在一起有没有一百万?

  再看看你大秦有多少人口?

  最少也得有一亿三千万吧!

  你就是拿人头去堆,也能将准噶尔给淹没了。

  哦,你们说西北偏远荒凉,补给不畅,所以要徐徐图之,反复拉锯。那辽东和朝鲜呢?

  两次秦明战争,面对小小的北明,你们大秦竟然也打得异常吃力,而且每次所遭受的损失比西域战场更大,让人不免惊诧莫名。

  若是你们大秦对上我们大齐,那还能讨得了好?

  当然,现在齐秦两国的关系还没有到这种兵戎相见的糟糕局面,彼此之间有太多的商业利益纠葛,不会轻易翻脸。

  但是,你秦国却总是摆出一副防范我们齐国的样子做什么?

  在西北和东北外患不靖,国内也是灾情不断的情况下,竟然还有闲钱发展水师力量,南京龙江船厂和福州马尾船厂接连下水十余艘大型风帆战舰,又在福建厦门、夷州安平(台南市)、舟山等地修建水师军港。

  其目的何在?

  据一位有深厚家庭背景的商业伙伴说,齐国目前军事和外交的关注度暂时转移到了婆罗洲和中南半岛两个地方,至于秦国的内忧外困和财政援助请求,可能会兴致缺缺,并不在政府的优先考虑范围在内。

  顺国、苏禄、吕宋、卫国、河仙、占城等几国使者齐聚长安,虽然不知道要商谈什么,但总不至于巴巴跑来喝茶聊天吧。

  多半是要剑指文莱和柬埔寨两个土人王国,从而彻底奠定以齐国为主导的南洋新格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grtxt.cc。官人小说网手机版:https://m.grtxt.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